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社区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社区工作价值理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能够在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相关岗位以及物业管理单位、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等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业务规格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社会保障学及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能力;具备一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具备与社区居民沟通和交际的基本能力。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社区活动策划、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实务、居民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3)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社区管理基本政策和法规。
课程简介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与课程说明
1、社会学概论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课程主要讲授社会制度、群体与组织、社会过程、社会角色、社会问题等的基本知识,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能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各种社会现象,探求和把握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并对当前主要的社会问题进行理论解释,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社区服务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课程主要讲授社区服务及社会工作的原理及工作流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熟知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原则,对社会工作者及案主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
3、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课程主要讲授个案工作的方法、技巧及一般流程,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各种技术技巧实际操作社会个案工作,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为他人解决各种情绪困扰及其困难和问题。
4、社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主要讲授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技巧,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熟悉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工作方法;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和社区工作方法;了解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基本具备社区工作的实践能力。
5、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主要讲授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工作过程、工作技巧、工作方法等。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物业管理学科的一些常识,以及历史概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环节;通过围绕物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与环节展开的物业分类管理和物业管理实习来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包括物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等),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6、 公共关系与人际沟通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主要讲授社会活动中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重点讲授其内容即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传播,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7、 公共管理学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主要讲授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工作方法,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地我国公共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的了解,提高公共管理的实际能力。
8、社会心理学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学习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及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在社会工作中加以运用,能正确认识、解释和处理一般心理问题。
9、社会工作概论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系统介绍社会工作的内涵、性质、实施领域和功能,并阐明其发展历史;二是阐述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分析和介绍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及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并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三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等一系列经典的社会工作方法;四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工作实务及其发展的分析与阐释。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社会工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把握,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10、社会调查方法理论与实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调查选题、研究假设、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指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从感性认识入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客观地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便学会初步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侧重于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项目调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能力,
11、社区卫生与老年社会工作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本课程分为理论、方法、实务三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与老年人基本知识、人口老龄化、老年社会工作概述、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部分包括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老年社区工作和老年社会行政,实务部分包括老年权益保障、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照顾、老年文化工作、老年教育和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掌握老年社会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具体的老年权益保障、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照顾、老年文化工作、老年教育等工作。
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岗位群
该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管理单位、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实务性的工作。具体专业相关岗位群如下:
(1)从事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2)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3)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4)从事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工作者。
(5)从事与专业相近的工作。
实习实践
一、实习活动
1、社区调查报告撰写和处理
要求:会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熟悉社区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风俗习惯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的民情民意,对发现的问题要写出对策与方案。
2、物业管理技能
要求:了解和学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对物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活动。
3、社区工作的日常事务
要求:能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按要求协调有关居民反映的问题;能独立完成领导交办的一般事项;能按要求处理值班的日常事务;处理一般来信来访。
4、信息的搜集和处理
要求: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掌握信息分类和程序,会将不同的信息加以分类、存贮,建立信息,以便随时调出使用。会运用调研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5、社区社会工作技能
要求:学会社会救助与社会协调,能运用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方法与社区社会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居民的有关问题。
实习基地建设与办学社会化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济宁市中区南苑街道办事处、南苑街道办事处八铺居委会、邹城市岗山街道办事处等。
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学生被聘为居委会副书记
在社区服务中心实习的学生们